LOFTER摄影

还有头发,就还能拍。

再读布列松 | 历久弥新的道理都是朴素的

胖电塔与街头摄影:

作者: @胖电塔 


《思想的眼睛》是我读过的唯一一本布列松著的摄影论述书籍,这本书两年前我就读过一次,前几日无意间又重新翻读,别有领悟。本书前半部分主要记录了布列松的摄影思想,当然是围绕“决定性瞬间”这一理论展开,后半部分更像是他的拍摄历程记录与个人随笔。


第二次精读,直接省去了后面的记录历程部分,仔细读了一下摄影思想部分,章节很少,但是字里行间渗透出一些朴素的道理,我这里简单地抽出几句“非主流名言”与大家分享一下。用书摘加书感的形式完成本文,个人的品读很局限,期待各位的指正与交流。(注:为确保各位朋友欣赏到书中的布列松作品,特进行翻拍展示,其中包含布列松画作与文字手稿。)

 



在所有的表现方法中,摄影是唯一可以凝固特定瞬间的。我们所把握的是正在消失的东西,一旦它们失去将无法重现。


随着4K视频录制的普及,很多人都说视频时代到了,静止的图像表现形式终将被取代。特别是现在一些相机加入了视频抽帧技术,有人妄言说任何瞬间都不会再错过。我认为这些结论都是欠考虑的。我一直认为摄影有两大魅力是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无法替代的:一是真实性,即使是画意摄影也是以现实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。二是瞬间性,我认为布列松所说的瞬间是一种选择,而不仅是捕捉。所以即便你用高清摄像捕捉到了事件的全过程,但你不知如何选择事件真正的高潮,依然把握不到决定性瞬间。捕捉瞬间主要是依靠你观看世界的眼睛,无关乎技术发展到何种阶段。

 



在拍摄过程中,一件最小的事情也可能演变成一个很大的话题,一个合乎情理的小细节可以折射出主题思想。


最近我在看刘涛老师的街头摄影集《走来走去》,发现里面有很多关于街头细节的“描述”,表现形式很微小,映射出的内容却很宏观。喜欢看言情小说的人会有所感触,如果描写两个相爱的人,与其罗列“海誓山盟,天荒地老”这样泛泛的词语,不如白描两人在举手投足间显露出来的爱慕表现。摄影是视觉的语言,与文学一样,都是以小见大的艺术。

 



对相机的操控--光圈,快门速度等,应该变成一种条件反射,就像汽车换挡一样,没有必要对复杂的操作进行没完没了的谈论,或者对这些参数进行军事精度般的设置。

 

我想这句话是布列松写给当年“老法师”看的吧。对相机的无自觉使用应该是人文、纪实、街头摄影师的基本功。这是一个长时间磨炼的过程,在这里建议大家有针对性的训练。比如我在前一段时间练习慢门街头摄影的创作,那个时间段针对各种光线环境,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参数设置规律,长久以往,我就不需要再思考“什么环境调什么参数”这样的问题,而是变成了自发自觉行为。与相机设置一样,布列松说摄影构图也应该是凭直觉行事,在按下快门的一刻,头脑、眼睛、心灵都已经各就各位。




就我个人来说,摄影是一种理解方式,不能与其他视觉表现方式分离开来。它是一种呐喊、一种释放自己的方式,而不是去证明也不是去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。它是生活的一种方式。

 

这句话是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,这句话无疑体现着布列松的摄影之禅。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地凌驾于生活,更不是一些摄影人自称“大师”的佐证之辞。有的人选择用文字来感知和表达生活,有的人选择用科技工业来探索和发现生活,摄影师只不过是用相机来记录心灵世界和现实生活。无论是何种方式,只要能够找到准确表达自己的媒介,通过它真正的触碰到生活,就是非常幸运的事了。拿起相机是为了表达自己,而不是为了表现自己非凡出众。我想任何摄影人,都不应该因时代的浮躁而让摄影变得肤浅。

 



最后,用布列松非常经典的一段话结束本文,从段句话中也可以看出布列松在摄影方面的追求:

 

我的兴趣,从来不在于摄影“本身”,而是它所呈现的一种可能性--通过忘记自己--来记录拍摄对象于若干分之一秒内的情绪和画面的形式之美,换句话说,就是画面唤起的几何结构的美感。

 

相机就是我的速写簿。

 

 


评论(1)
热度(117)

© LOFTER摄影 | Powered by LOFTER